中华花龟如何冬眠?
冬眠是动物对外界低温环境做出的自我防御反应,属于一种生理调节机制。 温度降低时,动物体内许多新陈代谢过程会减慢甚至停止,细胞活性降低,机体耗能减少;同时,皮肤血管收缩,汗水排泄量减少,减少热量的散发,这些变化都是为了使体内保持一定的温度,以完成机体的低温耐受性(即低强度代谢活动)。当外界温度低于体温时,人体通过大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下丘脑合成和释放某些激素,对这些激素的靶器官发出电冲动,引起靶器官产生相应的生理效应,最终达到抵御寒冷的效果[1]。 当然,生物体在受到冷刺激时有不同的应答方式,如昆虫的冷却适应、两栖动物的冬眠和夏眠以及鱼类的不停游动等,而乌龟的冬眠则是它们对低温环境的适应性反应。 与其它两栖动物相比,乌龟没有特别发达的中枢神经系统,所以对低温的适应能力比较差。
虽然乌龟是变温动物,但它的体温并非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定,而是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数值,比如在自然条件下,当温度下降到15℃时,乌龟的体温就会上升0.5℃左右,以确保正常的新陈代谢水平。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如果环境温度降到一定程度就开启加热设施来加温饲养,那么乌龟就会失去冬眠的机会,从而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当然,如果人为将温度维持在一定范围内,例如18℃以上,那么乌龟是可以进行正常生长的。所以,在冬季来临之时,最好能让乌龟的巢穴周围环境温度逐步下降至18℃以下,让其养成冬眠的习惯。
对于中华花龟来说,最佳冬眠温度应为20℃左右。在秋季气温明显下降之前,就应该着手准备让乌龟进入冬眠状态了。具体做法是让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含量达到标准,并且逐步降低喂食频率,直至彻底停止喂食,这样就可以促使乌龟消化液分泌量逐渐减少,最后处于休眠状态。此时,如果环境温度还比较高,则可以继续开灯照射,以防止乌龟夜间活动。 当环境温度降至13℃左右并持续3天左右后,就可以开始给乌龟冬眠了。具体操作方法是将乌龟移入室内阴暗处或密封的容器内,使其逐渐进入冬眠状态。若条件许可,最好能够让水温也同步下降,这样更有利于提高乌龟冬眠的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