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颜色杏色指什么颜色?

鞠煊鞠煊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杏色是一种颜色,指浅橙黄色。亦指杏子蒂的浅红色。在五行颜色体系中,春为青、夏为红、秋为白、冬为黑、土为黄时,杏色应属“春色”范围,因为它近于青(绿)或浅于青(绿)也。在五色法中,青与红、白与黑属于互补关系,青在五色法的色谱中位次较靠后,杏色作为微青的色,其位置也在红色的后面。这也许能解释“杏红”被写为“杏色”的原因吧。由于中国颜色文化的特殊性(注2),颜色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区别和说明,而且具有价值性和情感性,“杏色”一词的定型就与社会心理有关。

在五色规范的古人意识中,红和黑是最重要的颜色,因为正赤是“文色”,玄黑是“武色”。在“文以昭德,武以昭威”(注3)的观念中,颜色的贵贱也应遵循“文德”意识,即尊文抑武,尊浅抑深。红色的杏红、粉红、桃红等颜色都排在“大红色”后面,品级较低;黑色的驼色也在纯黑色之后。只有玄黄之间的杏色例外,它被当作浅黄色收入古代色彩系统。浅黄本来是黑中之贵号(“缁衣黄里”),现在它被作为红色之浅号(“杏色”),是“大红色”的同僚。

“杏色”一词之所以能够定型,大概也是因为古代女子妆扮喜欢用粉(与近世和现代不同,当时粉白的妆饰主要用于女童和妓女),所以上到宫廷贵妇,下到民间女孩,日常服色都偏于浅淡,如香色、月白等等。因此,“杏色”的定型与古代女子的审美意识和生活情趣有关。在五色体系趋于瓦解的近代“杏色”一词仍被保留下来,也许体现了人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眷恋吧。

从“杏色”一词的词史可以总结出一个规律:颜色词的定型与否与色名的社会文化内涵即社会心理有关,如果一种颜色词的社会文化内涵和情感内涵符合社会文化的总体或局部趋向,这个词就有可能定型和稳固;否则就不能定型或不能稳固,或者会发生变异。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