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尿路结石怎么得的?
1. 什么是尿结石? 尿结石是一种泌尿系统的疾病,通常表现为在肾脏、膀胱或尿道形成结石,这3个部位形成的结石都称为尿结石。根据结石的形态不同可分为肾结石、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又称为前尿结石),临床上以肾结石居多[2]。
2. 为什么会得尿结石呢? 我们先来看看人体排石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吧~正常人的尿液中都有一些钙盐结晶体存在,但是平时这些结晶体都是悬浮在尿液中,随着尿液不断排出而被排出体外。如果这种平衡被打破,就会出现尿结石。
尿结石大多是由于饮食不当引起的,尤其是摄入过多的动物蛋白与钙质,以及维生素与纤维素含量低的膳食结构有关;长期卧床、缺乏运动也容易引起尿结石的发生[4][5]。 当体内环境发生变化或者某些代谢产物浓度升高时,就会促进尿中钙离子结晶的形成,如果此时尿液中的矿物质成分比例改变,也会促进尿结石的生长发育 [6]。比如大量饮用含钙的饮料,就会增加发生肾结石的风险。另外,感染也会导致尿石的生成,这是因为尿路感染可以使细菌的产物作为结石的核心,诱发结石的产生 [7]。 就是身体内的代谢物无法顺利被排出体外,从而聚集在身体里形成了石头!
3. 有哪些症状表现呢? 如果尿结石比较小,则可能会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如果体积较大,则会在发病后引起相应的临床反应 — 疼痛及血尿。由于结石刺激尿路黏膜而引起痉挛,进而出现肾绞痛的症状,患者常可感到下腹部剧烈绞痛并向会阴部放射;此外还会伴有尿频、排尿困难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发热、恶心呕吐等全身性症状[8]。 当结石移动时,就会划破输尿管壁,引起出血导致血液随尿液一起流出体外,即肉眼可见的血尿现象。同时,由于结石对尿路黏膜造成损伤,还可能出现持续性或间歇性的尿流中断现象,这种情况多发生于较粗结石通过狭窄部位时,当结石通过受阻时,尿液呈断续外泄 [9]。
4. 怎么治疗呢? 如果是较小的结石,可以采取保守疗法来促使其自行排出[1],通常无需药物治疗。但对于较大的结石则需要及时使用药物进行干预了。常用的药物如α受体阻滞剂、黄体酮类激素、碳酸氢钠片等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具体用药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哦~ 有研究表示,对于直径小于0.6厘米的非尿酸结石病人在服用药物一个月后,约有50%的患者结石可自行排出[10]。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直径超过0.6厘米的结石病人来说,单纯采用药物排石的方法疗效并不是特别理想,这个时候就要考虑配合其他方法来进行综合治疗啦~例如可以使用冲击波碎石术,该技术不仅具有创伤小、痛苦少、并发症少的优点而且还可以将患者恢复期缩短一半以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