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为什么会长寄生虫?
主要原因有三种 :一是长期不进行环境消毒、灭虫、灭菌,导致病源滋生和传播。二是饲养管理不当,比如蛋白质缺乏、维生素失衡等引起体质下降,易被寄生虫感染。三是没有定期为鸟驱虫的习惯,给寄生虫以可乘之机。
如果驱虫不及时,体内寄生虫会直接吸食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而且它们繁殖力强,胃口越来越大,导致小鸟长不好,大鸟飞不好、唱不好,体弱,抗病力差。
体外寄生虫
体外寄生虫主要包括羽螨、羽虱及蝇类幼虫(该虫俗称“鸟臭虫”或“鸟蛆”,并非生长在鸟体内的寄生虫,而是由于有蝇类在鸟体尤其是头部停留产卵或鸟笼中混入其卵,该虫孵化后,钻入羽毛并在皮肤表面寄生)。体外寄生虫主要影响鸟的生长和外观,严重时可引起神经症状或由于寄生虫滋生细菌而导致鸟感染发病。检查时主要在头部和颈部的羽毛根部仔细观察,通常可见灰白色小点,并可挤出,或者有皮屑增多(干肤症)的改变。
驱虫治疗:体外寄生虫首选伊维菌素,可内服(一般为3-5毫克/千克体重)或皮下注射(一般为0.5-1毫克/千克体重),间隔7天再用一次。
内脏寄生虫
内脏寄生虫主要包括蛔虫等线性虫害及绦虫和吸虫等。检查主要靠观察病鸟的粪便,一般可见长度约1-5厘米的蛇形细线状物(此时为死虫,生虫时体内有生命活力,可在体内游泳,不易看出,可刺激肠粘膜出血而见带血粪便)。绦虫成虫寄生肠道内,头节埋入肠粘膜,虫体漂浮在肠腔中,由许多节片组成,片状分节,肉眼可见,一般在鸟排出粪便后附于粪便外或肛门周围,形似扁平的“米虫”。
驱虫治疗:内脏寄生虫首选吡喹酮(肠虫清)内服,用法为10-20毫克/千克体重,隔15天再用一次。治疗蛔虫等线虫也可用左咪唑,一般为5-10毫克/千克体重,隔2周再用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