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毛颜色有几种颜色?
猫咪的毛发颜色主要受两个基因组控制。第一个是色素基因组,控制毛发颜色中的黄色和黑色,第二个是修饰基因组,控制毛发颜色中的褐色,巧克力色, dilute 色等。这两个基因组的不同表现形式的不同组合,就决定一只猫的毛发颜色。这里先解释一下什么叫基因组。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23对染色体,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对一样的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就表现在相同对数上,比如人的23对,羊的30对,狗的39对….),其中一条来自爸爸,一条来自妈妈。染色体上有很多很多的基因,每一个基因都是决定某一性状的小单位。比如眼睛的单双眼皮,鼻子的大小,耳朵的形状等都是由基因来控制的。我们23对染色体上一共有几万到几十万个基因,这些基因按它们在染色体上的排列位置分为很多组,每组控制一类或者某一部分的性状。比如第一组可能就只控制眼睛的性状:有蓝眼睛,灰眼睛,黑眼睛的基因。第二组控制鼻子的大小等。
在毛色基因组中,控制黄色和黑色的两个基因就属于两个不同的基因组,分别在染色体的不同位置。那么一个基因又怎么能够控制一个性状的呢?这就要说到另一个遗传学上的名词同源基因了。
同源基因就是指分别携带在同源染色体上并且控制相同性状的基因,比如我们决定毛发颜色的黄色基因,就包含两个同源基因,一个来自爸爸,一个来自妈妈。猫的毛发颜色基因组的每一个基因包括两个同源基因,那么每一个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两种形式。比如黄色基因的显性为O,隐性为o。那么这两个同源基因就可能以三种形式存在:OO,Oo,oo。OO和Oo的毛色表现为黄色,我们把它称为黄色;OO和Oo在遗传中都把O遗传给下—代,我们说O在遗传学中是完全显性的。而oo的毛色表现为黑色,我们把它称为黑色。
下面我们看一下这两个基因组如何组成了猫咪所有的毛色:
第一个基因组:C/c/ch/(cb),控制色素的强度,即色素深度。C为正常色素,c为albino色素,ch为香槟色,cb为奶酪白,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正常色素:显性,正常颜色。Cc基因携带者,与CC杂交,后代均为CC或Cc,表型均正常。只有Cc与Cc杂交,才会出现cc后代,表现为白猫。
c白化(粉红眼白色):隐性基因,在单基因遗传病中,该病的父母可以正常,但他们的子女可以患病。
ch香槟(浅褐色或粉红褐色):隐性,当此基因纯合时(即猫的体内有两个此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毛色变浅,巧克力色、奶油色和褐色为白色,黑色、蓝色、绿褐色和烟褐色为浅褐色或粉红褐色;瞳孔为棕色。
cb奶酪白:隐性,当此基因纯合时,毛色变浅呈象牙白色、奶油色或粉红色;瞳孔为淡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