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猫为什么怕陌生人?
1、基因原因
家猫前仆后继几千年努力,通过“铲屎官撒娇技能”这个单项淘汰了许多其他竞争对手,最终坐稳了人类史上第一只家养宠物的大宝座。因此家猫成功地将自己繁衍了上万代,和野猫相比出现了大量的基因突变,最显著的就是毛色和毛量的多变。
但是还有更多内在不容易看出来,但同样很重要的基因差异,也因为“铲屎官撒娇技能”这个单项而不断突变和强化,就包括家猫不再像野猫那样恐惧人类,转而追求和人类友好互动。
从基因上来说,家猫和人类已经形成了共生关系。它们会渴望和人类亲近和玩耍,把人类当成自己的同类和家族成员,但是这种基因优化还远远没有结束,很多家猫还没有彻底摆脱对人类的恐惧。
如果一只家猫从小只接触到固定的几位陌生人,那么它可能只会对陌生人保持一定的警惕性,表面上看起来非常亲近,但是内心其实还存有一丝恐惧,并没有真正当成自己的亲人。
而另一些家猫,哪怕是从小养在深闺老大院中,对陌生人哪怕保持很远的距离都会非常恐惧,甚至影响到饮食和睡眠。
所以,家猫到底会不会对人类恐惧,是猫基因突变没有彻底完成的结果。也许几百年或一两千年后,家猫对人类的友好基因突变彻底完成的时候,在家猫眼里人类就变成猫,猫也就变成人类了。
2、驯化不足
虽然猫早在5000年前就成为了人类的宠物,和人类的交情比狗更加久远,但是,猫的驯化并没有像狗那样有非常明确的计划性和目的性,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因此从生物学角度来说,猫的驯化程度还远远不足以称为合格的宠物。如果放在1万年的时间线来看,在5000年前才刚刚开始。
猫的驯化是生物界进化论最经典的案例。人类定居以后从事农业生产,粮食仓储附近总是有老鼠出没。只要有老鼠的地方就会吸引来以老鼠为食的猫。为了吃老鼠,猫就不得不长时间呆在人类身边,甚至进入人类居住地,于是人类和猫自然就有了越来越近的接触。
那些和人类关系接近的猫,就更有可能获得人类获得保护和食物,因此就越来越接近人类。相反,那些远离人类的猫就得不到保护和食物,因此存活率和繁衍率大大降低。而那些天不怕地不怕,不怕人类和其他大型猛兽的猫则成为存活率和繁衍率最高的族群。
在这种自然规律之下,只要人类和猫没有出现爆发冲突,就会出现更加亲近人类的猫生存繁衍更好,那些恐惧人类的猫生存繁衍更差,最终导致猫的亲近人类基因逐步变异和进化,从而成为人类的宠物并且不断进化,直到完全不恐惧人类。
狗和猫虽然都是在5000年前被人类驯化为宠物,但是狗是以服从人类作为前提条件,因此在长达5000多年的宠物过程中不断优胜劣汰,逐步形成了完全服从人类的性格,并且不再恐惧人类,有的狗甚至不会害怕任何人类。
然而猫的进化规律不同,只要不厌恶人类和远离人类,就不会影响猫的生存繁衍。因此,有一部分对人类极度恐惧的猫也没有被淘汰,它们和亲近人类的猫同时并存和繁衍。这就导致到了今天,还存在大量的对人类极度恐惧的猫。
3、幼年干预
和许多动物一样,猫在幼年的时候受到的刺激将会影响以后的终身性格。如果在幼年时期一只猫在接触少量陌生人时受到过惊吓,即使以后长期在深闺老大院中,也不会喜欢陌生人。相反,如果一只猫在幼年期间在铲屎官的陪伴下一直接触大量的陌生人,哪怕是完全陌生的陌生人,也不会特别恐惧陌生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