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鼠是荷兰猪吗?
天竺鼠跟荷兰猪是同一种动物,名字的来由有很多种说法。一说是这种小猪原产于秘鲁,经过荷兰商人带入欧洲,因此给它取名为"荷兰猪"。另一说是猪猪原本生长在南美洲哥伦比亚,因为当地人管该地叫做"荷兰",于是把它叫做"荷兰猪"以作区别。
它实际并不产于荷兰,也不属于猪科。之所以被称为猪,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它肥嘟嘟的样子酷似一只小猪。古英语称其为Guinea Swine,中文直译就是"几内亚猪"、"金丝雀群岛鼠"。在法文中名为 cochon d'lndes,西班牙名为Cuy,而秘鲁称为Cuy。天竺鼠不是鼠类,而属于啮齿目豚鼠科豚鼠属豚鼠的一种,与啮齿目鼠科的成员有很大不同,是无法与老鼠联系在一起的。
天竺鼠的学名源自于印第安语言“Quwi”。大约在15、16世纪时,由西班牙人经由海上向全世界推广这种动物时,最先登陆的据点是非洲西岸的几内亚国(Guinea),所以西方各国几乎都把它称作"几内亚猪",如英文、荷文、德文、丹麦文、波兰文、瑞典文、西班牙文及意大利文等。法文的Cochon d'Inde一词,是因为法国人当初是从印度(实际上应该是印度洋)那边得到的,所以给它取了个印度猪的名号。
大约由荷兰人将天竺鼠带到日本时,当时的日本人根据英文发音,把它译为几那皮亚猪(Kinoppi Piggu),后来又将这名称省略改为金丝雀群岛猪,之后再省略为金(Kin),由于日文中的Kin,除了有发音为Keen的"金"这个字外,还有发音为Kin的"根"、"根付"等字,所以当时日本还有称为根付猪(Kin-buta)的。这种叫做猪的毛茸茸小东西传到中国后,由日本人命名的Kin发音变成汉字的"银"字,猪上面冠以天竺,即成了天竺银(在中国一些南边的地区比如香港广东等地,天竺就是外国的意思,其实天竺就是印度,就是古时候说的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