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多久的狗狗可以种芯片?
要介绍的是芯片的类型 目前用于动物身上的芯片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电子芯片,通过射频识别(RFID)的原理来读取信息;另一类是微芯片,又可分为微针芯片和埋置式微芯片两种。 电子芯片的优势在于可重复性读取数据,但缺点在于不能永久保存信息以及只能读取单一信息。而微芯片虽然具有可永久保存信息以及可进行多协议读取等优势,但在动物免疫、检疫等需要快速确认身份时则无法使用。 目前,我国仅批准了用于动物注册的电子芯片和用于动物行踪轨迹记录的无线射频标识。其中,动物注册的电子芯片型号为ETZ501-A,由美国Eltra公司生产,属于低功率、小型化射频产品,其最大优点在于可在不打开动物机体的情况下进行数据读取。
其次,要介绍的是芯片的植入方式 一般来说,电子芯片可以通过注射或者喂食的方式注入动物的体内,而微芯片则需要通过手术的形式将其植入动物的皮下组织或者是肌肉部位。由于不同的芯片类型、生产厂家及其所支持的系统平台有所差别,因此读入的信息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通常情况下,在动物的身体发育完全后(一般指3月龄以上),且身体各项指标稳定的状态下就可以进行芯片的植入工作。
最后,介绍一下如何防止狗狗排斥芯片 一般来说,狗狗并不排斥芯片,但如果芯片植入的位置不当或是有炎症等情况时,就会导致狗狗舔舐或抓挠伤口,从而造成芯片移位甚至脱失,影响信息的读取。因此在注射或者进食芯片的时候需要注意,尽量避开消化道和消化道壁的腺体等部位,以减少胃肠道的反应。注意保持伤口的干燥清洁,避免感染。 如果发现狗狗咀嚼、撕咬有芯片的头发、衣物等,应及时制止并加强管理,同时注意检查体表是否有伤痕或是肿块,如有,应及时清除异物并处理创口。 在饲养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多陪伴狗狗,给它足够的爱和关注,减少因心理因素造成的排斥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