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鸫小鸟几月开始叫?
谢邀,首先明确一点,任何物种的鸣叫都有其生态学意义,所谓“为了求偶”只是人类基于自身情感体验而赋予它的意义而已,从进化的角度来讲鸟类的鸣叫是为了传递信息(寻找配偶、宣告领地、警告入侵者等等);
言归正传,不同的鸟类对环境的感知能力不同,因此对季节的划分也有差异,比如大雁是随着季节变化而迁徙的候鸟,它们在迁徙过程中会有短暂的停留,此时雌雄大雁会找到合适的地点筑巢孵化后代,这个时候天已经渐暖,大雁的鸣叫声会此起彼伏;而在北半球一些留鸟类在早春也会开始鸣叫,比如乌鸫就是典型的例子,这种喜欢在灌木丛中找食的鸟在春天来临之始就会发出悦耳动听的鸣唱。 那为什么春季伊始乌鸫就开始鸣叫呢?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因为乌鸫的繁殖季主要在春夏季,春季开始它们要完成交配、筑巢、产卵、育雏等诸多繁殖行为,因此需要在春季增加能量储备,大量的鸣叫可以吸引更多异性关注,从而实现繁衍后代的目的。
当然对于非繁殖期的乌鸫而言,它们的鸣叫也存在一定的意义,有研究者认为可能是为了“宣布领域”,因为在非繁殖季乌鸫需要保证自己的领地不被侵犯,大量的鸣叫能够向其他同类宣告自己的存在,进而维护自身的利益。 至于题主所说的小鸟几个月开始鸣叫的问题,我认为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鸟类的年龄,二是所处的环境。对于成年的乌鸫来说在春季第一个月就会开始鸣叫了,而对于刚孵出鸟巢的雏鸟来讲可能要在一个月以后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发出声音。
如果将刚刚孵化出来的雏鸟单独放置在另一个环境中饲养,即使到了春季它们也不会发出声音(当然,将刚刚孵化出的雏鸟直接放在户外自然环境下观察可能会有所不同)。如果所处环境比较安静,没有天敌或者其它干扰源,鸟儿的鸣叫可能会持续更长时间。相反,如果在比较嘈杂的环境中,由于干扰较大,鸟儿会通过降低鸣叫的频率和音调来传递信息,或者在鸣叫的同时飞上枝头躲避,这样也能达到传递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