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龟腐皮病怎么办?

陆怡璇陆怡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腐皮病(简称PB)是由嗜水气单细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简称AH) 感染引起的龟的常见细菌性疾病。临床上多以颈部、四肢肿胀,皮肤发白,严重时糜烂、溃疡,甚至脱落,造成龟体消瘦,精神不振,食欲下降乃至废绝,体质衰弱,最终衰竭死亡。给水产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已知的病原体有嗜水气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及黄杆菌等。其中以嗜水气单胞菌的报道较为广泛[1-3] 本病好发于温室饲养的幼龟和残龟,野生龟亦可感染。高温潮湿的季节发病较多,气温18℃以上时开始流行,30℃左右为发病高峰。低温或高浓度的食盐溶液可抑制病菌的生长繁殖,因此冬季和沿海地带病菌较少,春夏气候变暖,水温回升至20℃以上,特别是雨季,成为该病高发期。

一、临床症状 病龟行动迟缓,反应脆弱,常侧卧于池边或水中,四肢关节伸直,背甲腹甲凹陷,四肢浮肿,肤色呈淡黄色,后逐渐加深,变为茶褐色,且表面粗糙,皮肤易剥离,可见点状出血,严重者背部壳下肌肉裸露,骨骼外露。

二、病理变化 病龟体内各器官均可以被侵染,但以消化道和神经系统最明显。肉眼观察胃肠壁增厚,色泽变化较大,呈灰白、土黄或深红色;胃粘膜脱落,胃腔充满液体,有发酵酸臭味;肠粘膜脱落,肠道狭窄,肠内容物黏腻,部分病患乌龟还可发现肝肿大可质地变硬,表面凹凸不平,或有白色结节。

镜检发现各器官组织中有大量革兰氏染色阴性的球杆菌存在。电镜检查可见囊膜结构的细菌。病毒培养未见感染。

三、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可以初步诊断为腐皮病。最后确诊需通过病原分离鉴定。

四、防治措施 (一)预防措施 1.注意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新水,保持良好的水环境是防止该病的关键。

2.加强饲养管理,合理投喂食物,增强抵抗力。

3.定期杀菌消毒,预防继发性感染。

4.对已经感染的病龟及时隔离治疗,对其使用过的器具等进行严格消毒,以防交叉感染。

5.在饵料中添加土霉素、磺胺类药、呋喃类药等化学药物进行预防性投药,可有效控制疾病发生。

6.在养殖池中投放少许螺蛳作为辅助,有利于净化水质,减少细菌感染机会。

7.必要时采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杀灭水中细菌。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