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钙一般是瘸后腿还是前腿?
我们首先需要了解,钙是如何参与骨骼发育的。 人体所有的细胞都需要通过血液循环从血液中吸收营养物质。而血液又是通过血管的网状结构分布到全身各处的。无论是什么物质(矿物质、微量元素、蛋白质等),都是通过血管来到达到细胞处,然后再被细胞吸收利用。 而我们都知道,骨折后经常会出现“骨不连”的情况。这种情况是因为骨折断端缺乏钙等矿物质的元素,导致骨折无法愈合。这说明钙元素对于骨的生长是很重要的。
临床上检查骨头是否缺钙,一般通过抽血化验血清离子钙的水平。如果这个数值较低,说明体内缺钙;而如果这个值过高,则有可能是疾病导致的异常高钙血症。 但除了看血液中的钙水平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对钙影响。因为血钙不是固体钙,而是溶解在血浆中的电解质。它可以与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也可以游离存在。而游离状态的钙离子是可以发生移动的。
比如我们常见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由于其可以分泌甲状旁腺素,这是一种能够调节钙磷代谢和骨骼健康的激素。如果这个人患了甲亢,甲功不正常,那么该病就会引起钙升高,出现高钙血症的可能。所以,临床化验血清钙并不是判断人体内是不是缺了钙元素的直接依据! 那怎样才能知道人体到底是缺了钙呢?我们需要观察有没有缺钙的症状。
一般来说,骨质疏松的患者会有腰酸背痛、关节痛、四肢疲乏无力、易抽筋等情况。尤其是老年人如果出现了这些症状,那么可能是因为钙不足而引起的。但是,也有部分患者虽然钙元素偏低,但是却没有任何症状。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当人体出现缺钙时,神经肌肉接头的传导功能会受影响,因此会出现一定的症状。然而,这种传递功能的恢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逐渐好转或消失。也就是说,几个月的补钙以后,骨质疏松的人可能不会感觉自己有什么症状了,但实际钙已经补充到位了。不能以有没有症状来判定是不是要补钙。
临床上诊断缺钙没有绝对的标准,也不是基于某一项指标的高低来判断。而是需要通过多种方法综合评判。大家没有必要纠结自己是不是真的缺钙了。只要保持营养平衡,不挑食、不偏食,一般都不会出现缺钙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