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形容细小的水?
谢邀!我想到的,就是“涓滴”和“清流”了。 前者似乎更合适形容细小、细微的地下水。因为“地下的泉水”这一概念总是和“涓滴”联系在一起的。
《礼记·月令》中就有:“(孟春之月)命祀山林川泽,咸禁伐草刈木,有死,以告丧。”“(仲夏之月)是月上壬日,始杀,方长幼。君子斋戒,处必掩身,毋变常故,惟利行义。”郑玄注:“泉流汩汩曰涓。”贾公彦疏:“此经但言水流,不言上下,则通在地下;既通在地下,自然非山洪,故为涓矣。”
《汉书·沟洫志》中说:“故顺流而东行,至清池,今谓之卢水。其源出塞外,东注海,波涌沸滥。”唐颜师古注引如淳的说法,解释“泛滥”:“水自下而上曰泛。”这个“下”字所对应的应该就是“幽暗的谷底”或“潮湿的岩洞”之类的地方。
至于“清流”,则是用来描述江河之水。比如李白的《早发益州》之二:“晓月暂光耀,晨星逐落微。池荷还出水,山柳更垂丝。野旷云连树,天晴月近枝。清江一曲抱村流。 ”这显然指的是清晨出发时,映着初升的月亮,河流上的雾气还在飘散的景象。再比如杜甫的《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这里的“清”也是指清澈、洁净的意思——在黑夜里,只有月光照耀着的河水,应该是很清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