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眉鸟仰头会怎么样?
这个现象我遇到过,并且当时也搜索了这个问题,但答案中并没有找到关于此问题的解释(也许我的问题问得不够详细)。于是自己总结了一下并找到了相应的理论依据,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首先我们来说说画眉鸟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仰头”的动作。我认为出现这种动作无外乎两种情况:
1.鸟类在觅食过程中,由地面或水下发现目标后,起飞捕捉时,往往会在起飞的一瞬间或者刚刚飞起来的时候,出现“仰头”的动作; 2.鸟类在飞行中,遇到“天敌”或其他危险情况时,常会出现“仰头”的动作,这时多伴有鸣叫声。 那么现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仰头”这一动作是在飞行过程中出现的,且多数情况下是与鸣叫同时存在的。
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为什么会这样。 我认为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
① 飞行的过程其实是鸟类通过扇动翅膀,使身体保持在空中稳定不动的过程。而翅膀的扇动是需要消耗能量的。所以鸟类在飞行中一般会减少不必要的身体运动,降低能量的消耗。而“仰头”这个动作是一种无意义的肢体运动,显然是对能量的一种消耗。因此在飞行过程中,为了节省体力,减少能量的消耗,鸟类往往会降低甚至停止“仰头”等无意义的肢体活动。 ② 在飞行的过程中,由于空气密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下降,因此空气中的声音频率也会降低。而鸟类耳朵的设计是使得它们能够较好的适应地面的噪声环境。当声音的频率低于某个临界值时,听觉器官对声音的刺激会变得不那么敏感。“仰头”时发出的鸣叫,对于地面上的天敌来说其实是一种警告。而在飞行的过程中,由于声波需要传输到各个方向,所以声波会被重新整理,频率会更低。飞行中的鸟类发出的鸣叫,对它们的天敌而言,预警的作用就会大大降低。而这时,“仰头”的行为也就没有了太大的意义。 ③ 有一些鸟类是依靠羽毛的伸缩来改变飞翔时空气动力学的形状,从而实现升力的产生。而这种通过肌肉控制羽毛伸缩的方式,是需要大量的氧气的。在飞行中如果遇到寒冷、缺氧等情况,需要产生热量保持体温时,就会选择减少“仰头”等行为,以此来保存体内的氧气,保证生命活动的进行。
“仰头”这一行为是在飞行过程中,由于外界环境或者自身条件无法满足这一行为的生理需求所导致的。简单来说就是“用不着”,所以就不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