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蟋蟀品种适合打架?
楼上的朋友已经说了很多,我再补充一个冷知识吧——蟋蟀的“战斗力”不仅取决于本身的品种、体型和性别,还取决于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等。 这里先给大家看两个视频,分别是相同品种但在不同环境下饲养的蟋蟀(豆娘)进行的搏斗。
视频中,两只豆娘的体型相近、发育状态接近且都是雄虫,但一只在野外采集回来人工孵化,另一只则在实验室里饲养,直到它们长到成虫期才进行对比。实验证明,室外采集的野豆明显更强壮且更敢于进攻,而室内养的豆就显得非常胆小怕事。可见生活环境对昆虫的抗逆性和适应性有很好的锻炼作用。
再来看一个令人费解的视频——在野外采集的同一种豆(绿色的小家伙们)竟然会为了地盘而自相残杀!但把同样大小的豆放到室内单独饲养,即使同时期捕捉,它俩依然不会打架。这难道是因为室内光线较暗导致雄豆认不出对手而发生的误会吗?或者,就是所谓的“以弱胜强”? 事实上,无论是否通过人工光照或喂食的方式强化,无论是否同一个基因型,同一群蟋蟀中总会出现强弱之分。当遇到强大对手的时候,弱者一般会采取逃避的策略;但如果环境条件足够良好,并且能提供充足的营养给所有成员,那么弱者的生存状况会得到极大的改善,甚至能变得很强,反之亦然。所以,如果你养的一窝豆是弱者和强者的混血,而且营养供给又比较充分的话,那么其中弱者的竞争力就能迅速提高并赶上强者。这就是为何我们有时候可以靠“调教”来让原本很弱的个体变成厉害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