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类牡丹鹦鹉有哪些品种?
头类牡丹鹦鹉,也称“珍珠牡丹”、“珠母牡丹”。原指产自非洲西部尼日尔河三角洲的牡丹鹦鹉。现在一般用来称呼两种牡丹鹦鹉:黄绿珠母牡丹(P. flaviventris)和珠母黑头牡丹 (P. niger)。
这两种鸟很像,体形大小相近(30厘米),雄鸟头部和体背绿色,雌鸟头体灰褐,胸部灰色。它们的区别在于雌雄异型,且雄鸟有婚姻色,在繁殖期(夏季),雄鸟的头、颈和胸部的绿色部分会变得明亮鲜艳;而在非繁殖期则变暗褪色,与雌鸟难于区分。如果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雌鸟的羽状耳羽没有明显颜色,而雄鸟耳羽基部有白色块斑。 头类牡丹鹦鹉的食性很杂,喜吃植物种子和水果,也吃昆虫等小动物。它们喜欢把食物塞满整个咽喉,然后用力挤压吞咽,这样,食物就会通过消化管进入消化道,最后到达胃部。当你看到它们埋头吃东西时,不要惊扰它们,更不要去抢食喂给,以免被误伤。
这些美丽的小鸟很喜欢群居生活,性情开朗活泼,爱玩耍、好嬉戏,不怕人,对人友善,善于鸣叫,特别是发情期,雄鸟会不停的鸣啭,而且声音低沉而有韵味,给人一种优雅的感觉。
白头类牡丹鹦鹉
白头类牡丹鹦鹉主要包括绿牡丹鹦鹉,黄牡丹鹦鹉和翡翠牡丹鹦鹉。它们比较容易辨识,成鸟额头为白色,胸部和腹部为亮黄色,翅膀上的羽色为翠绿色,翅膀根部为暗绿色,尾巴绿色。不同种类的羽色差异主要集中在头部和胸部,例如绿牡丹鹦鹉头顶为翠绿色,黄牡丹鹦鹉头顶为柠檬黄色,雌性绿牡丹鹦鹉颈部羽色为绿色而雌性黄牡丹鹦鹉颈部羽色为黄色。而翡翠牡丹鹦鹉在羽色上和黄牡丹更为接近,最大的区别为体羽比黄牡丹更明亮艳丽。白头类牡丹鹦鹉的繁殖率比较高,较之灰头类牡丹鹦鹉更容易人工繁殖,饲养管理要求也相对较低。
灰头类牡丹鹦鹉
灰头类牡丹鹦鹉主要包括金牡丹鹦鹉,白牡丹鹦鹉和红牡丹鹦鹉。与白头类牡丹鹦鹉相比,灰头类牡丹鹦鹉的羽色更为绚丽,但繁殖管理要求也更高。成鸟额头不是白色的,而是和脸颊的羽色相接近的。例如金牡丹脸颊和额头为浅金黄色,白牡丹脸颊和额头为纯白色,红牡丹脸颊和额部为浅肉色。此外,金牡丹的体羽比绿牡丹的体羽更翠绿,其胸部和腹部的底色不是亮黄色,而是黄色中带有一丝丝的浅红色。白牡丹鹦鹉在体色上除了额头和脸颊外,其余体色和黄牡丹鹦鹉相同,是非常罕见的变色鹦鹉,是黄牡丹的纯白色个体。红牡丹鹦鹉的体色除了头部外也和黄牡丹鹦鹉体色相似,但红色是基因缺陷造成的,容易患白化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