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咬人是什么心理疾病?
1. 这是婴儿期遗留的不良习惯,有的宝宝在牙牙学语时喜欢用嘴尝味道,发现什么都是“好吃”的,如碰到爸爸妈妈的脸、手等身体部位也不嫌弃,于是养成了用嘴啃东西的习惯;还有的婴儿因为口腔功能发育不全无法有效咀嚼食物,导致食物残渣在口腔中积累发酸,也是用咬的方式来处理。
2. 这种坏习惯不及时纠正,会延续到成人阶段,成为对异性的排斥反应或者对关系比较亲近的人的依赖反应。当看到对方微笑或者逗自己玩的时候,会以为对方又要抢自己的食物(很多宝宝都会有吃手的毛病),于是下意识地用咬的方式保护自己,拒绝对方的好意。
3. 和第二点原因类似,只是对象更广泛一些,除了异性或亲密的人之外,对于不熟悉的人和事物,也可能出现用咬的方式来表示拒绝和防御的反应。比如我们经常会看到小孩子在玩耍时不小心弄坏了另外一个小孩子心爱的玩具,这个时候两个小孩子可能都会用咬的方式来发泄情绪,表明自己的想法。
4. 用咬的方式表达诉求,一般发生在要求没有得到立刻满足的时候。比如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个小孩在想要大人抚摸的时候,如果这时大人正在专注地做自己的事情,可能就会被忽视,于是孩子就用咬的方式来提醒大人关注自己,满足自己的需求。 所以,从上述内容来看,咬人这种行为其实是婴幼儿期的遗留习惯,并不是病理性现象。但是,如果成人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缺乏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及时引导,很可能造成孩子出现攻击性较强的行为模式,甚至影响今后的人格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