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反光多少算正常?

芮东海芮东海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其实,我们肉眼能看到的东西很多都是通过光学原理来完成的(比如光经过凸透镜可以聚集成放大虚像)。 我们看到的东西都是经光学系统聚焦成像在视网膜上,由视网膜把图像信息传递给大脑,从而形成视觉。 其中,光线首先得经过角膜、房水才能进入眼球内部,而这两层的表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凹凸不平”的表面结构——角膜是凸透镜,房水是凹透镜。

这样,原本发散的光线在经过两个透镜时发生了汇聚,在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中形成一个倒立的实像I'。 这个实像再经过一个反射层----虹膜面的弧度正好和这两个透镜组成的一个近似于凸透镜的复合体,这个凸透镜的焦距非常大(约30mm),它把眼前部的影像重新投影到视网膜上。 而在视网膜上,又存在两种锥状感光细胞C1 和 C2,它们对不同波长的光敏感,分别对颜色进行编码。

这有点像数码相机中的彩色滤光片,不过它们的作用不是选择性地让某一种颜色通过,而是让某种颜色的光变强,另一种颜色的光则被削弱。 当光线较强的时候,特别是有直射阳光的时候,为了尽量避免过强的光刺激眼内视神经,C1感应到的光信号会自动传递到大脑,同时减弱的C2 的信号;而当光线减弱后或者夜晚时,两路信号都会变得弱下来,但此时由于没有强烈的阳光,C2 对色彩敏感的细胞不会受到抑制,所以会有“五彩缤纷”“灯红酒绿”的感觉。

所以,当人们在看白色物体的时候,物体的反射光源进入眼球,通过上述的影像形成过程,会在视网膜上形成许多小的明暗图像,这些小亮区就是锥状细胞所特有的感受器。 而这种感受器对于强度很弱的光信号也是很敏感的,如果这些弱的光信号长时间作用于眼睛,就可能造成伤害。 当我们长期看白炽灯、日光灯等发出的单调白色光的时候,最好戴上专用的防眩护目镜,防止损伤眼睛。

澹台杉寒澹台杉寒优质答主

在拍摄儿童照片时,经常可以见到眼睛内有反光现象。有人以为这是光线反照造成的,其实不是。在儿童眼睛正中偏后一点的位置有一种叫作视网膜的组织,它能将进入眼球的光线转化成神经电信号,并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形成视觉。视网膜内有一层由血管组成的血管层,有丰富的血液供应。当光线照到血管层上时,血管内流动的血液能反射出红光,拍摄时恰好将这红光摄入,照片上就出现了红眼现象。

一般认为,眼睛大、瞳孔大、屈光度数大(即高度近视或远视)、拍照时与照相机距离近者容易出现"红眼"。闪光灯离照相机的镜头越近,"红眼"越严重。拍摄时使用长焦镜头、使光线从上方照射到被拍摄者眼睛上、拍摄者在按快门之前让被拍摄者先看镜头、在光线较亮的环境中拍摄等方法都可减少或避免出现"红眼"。

如果小儿的一只眼或两眼始终不能出现"红眼"现象,就要考虑是否发生了眼球内肿瘤。这种肿瘤多为恶性,主要见于婴幼儿,如不及时治疗,易发生脑内或肺内等远处转移,危及生命。

发生在视网膜上的肿瘤叫视网膜母细胞瘤;发生于脉络膜上的肿瘤叫脉络膜黑色素瘤;从眼睛后面的肌肉蔓延到眼内的肿瘤叫横纹肌肉瘤;从血管蔓延到眼内的肿瘤叫血管瘤。其中以视网膜母细胞瘤为最多。此瘤常发生于婴幼儿,出生时或出生后半年至一年内发病,多为单眼发病,少数为双眼发病。早期一般没有眼痛、眼痒或流泪的表现,因此不易被发现。

随着肿瘤的增大,可出现眼部症状:首先是视力下降,继之出现斜视、青光眼或视网膜脱离。也有少数患者最初表现为眼球增大,眼内肿瘤像雪球一样不断增大,充满整个玻璃体,向眼前部生长时可将角膜染成棕黄色。最后,因肿瘤浸润和破坏周围组织,造成眼球前后极膨胀,最终发生眼球破裂,使肿瘤组织溢出到眼外,一眼发生恶性肿瘤后,另一眼或身体其他部位也可发生肿瘤。

由此可见,当发现婴幼儿在拍照时一直不出现"红眼"现象时,应到医院的眼科作详细的眼部检查。医生常在扩瞳后检查眼底,病变极易被发现。为了排除身体其他部位发生肿瘤,病人还应作胸部X线摄片和头部CT检查。只要早治疗,预后还是较好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