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测猫咪是否有皮肤病?
皮肤病的检查并不复杂,一般先仔细观察并记录患处特征和全身情况;接着是局部剪毛、刮片,如果怀疑寄生虫感染,还需要做显微镜检查或培养;最后依据症状和体征做出初步诊断,再进一步确诊。 当然,有些疾病在初期可能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皮损,就需要仔细观察了。 除了直接观察外,还可以让猫舔舐刺激患处,看有无异常分泌物。 对怀疑有皮肤病的区域以及趾间等毛发很少或没有毛发的区域进行刮检(即轻划皮肤,然后拔除表面的毛发),是皮肤病检查的基本操作之一。 如果发现有可疑的鳞屑,可以将鳞屑刮下来进行涂片染色,如果是真菌感染的癣,就会在镜下见到菌丝;如果发现颗粒状的痂,也可以刮取部分进行化验,以排除湿疹的可能。 但如果怀疑寄生虫感染,就不需要进行刮检了,因为检查过程可能会损伤寄生虫或虫体被挤压到皮肤外面而使诊断发生困难。这时候可以直接把待检部位的皮肤表面擦拭干净,再用显微镜检查或培养即可。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刮检验材经过适当处理后可以做真菌培养,但培养出的真菌不一定就是致病菌。这是因为:首先,皮肤上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会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其次,即使某些微生物量较少也可能从皮肤表面分离得到;不同的微生物对营养要求不同,同一菌种在不同阶段对营养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只要具备适宜的培养条件,各种微生物都能存活、繁殖甚至合成相应的代谢产物。所以培养的结果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最终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