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什么时候可以吃饭?
这个问题的提法可能有点问题,因为猫是不是能「吃饭」,取决于它是不是饿了。 对大多数哺乳动物来说,有没有饥饿感是食欲的决定因素(但并不完全决定)。也就是说,先有食物,再有进食这个动作,只有当食物不能满足身体需求的时候,才会有「我要吃东西」的意念出现。所以多数情况下,饿极了才吃。 但猫是一个例外——对猫来说,是否有东西可吃,决定了是否要吃。
猫在野外的时候,会有找食的习惯,因为不知道下一顿在哪,所以应该随时保持饥饿状态,这样才能促使它们不断寻找并摄取食物。而家中饲养的宠物猫虽然不愁吃不愁喝,却仍然保留了寻找食物的习性(否则主人给它准备了丰富的饮食,它会高兴得晕过去么……)。这就是为什么你会看到一只贪吃的好像永远吃不饱的小家伙,总是在到处嗅、到处翻、四处啃,甚至把自己弄得很脏很脏。这就是它在执行「找食」这一本能。
因此对猫来说,并不是先有「要吃东西」的这个想法,然后才开始找食。而是先找到食物,然后才有「我要吃掉它的念头」。也就是说,只要它们找不到食物的地方,就不会有心想吃。 于是,在喂食的时间点上,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如果给猫准备了丰富的餐具,那么只要它们想吃了,你就可以随时提供。但是如果你不准备频繁地让猫吃到新鲜的食物,比如在它们吃完之后,过很久才给它们下一次,那么它们就会慢慢学会等待,并且能够很好地掌控自己进食的欲望和时间。
当然,对于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猫,以及同样作为哺乳动物的我们,身体对营养的摄入是有不同需求的。所以在具体给吃什么、给多少的时候,还要结合具体的情况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