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士奇为什么那么皮?
这主要跟它的基因有关,其次与环境也有一定关系 先说基因 说到基因我们就不得不提“外显子跳跃”这个遗传学概念了,这个理论可以很好的解释动物们的行为,该理论指出基因表达时存在不连续的特性,在基因组的某个位点上会发生一种突然的跳跃,从而让细胞产生某种特殊表型(皮肤颜色、毛发类型等等),而这种跳越有时候会出现在同一物种不同个体之间,从而导致某些性格上的差异,比方说我们常见的“白眼狼”狗狗中就有很多例子,因为“外显子跳跃”的缘故,使得同一窝小狗在表现其性格的时候会出现大不同,其中有可能是活泼、有可能是胆小、还有可能是外向……而哈士奇属于那种比较“皮”的狗,是因为它在遗传上更容易表现出这种“皮”的性格。 当然,“外显子跳跃”的概念可不仅仅局限于某个物种,在人类身上也是一样会有出现的。
再说环境 我们都知道小狗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奶凶奶凶的,其实这是一种保护机制,因为小狗刚刚离开母亲,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所以表现出一种好斗、攻击的表情来警告他人不要靠近,而当它认为你是不安全的时候,这种表情就会出现;另外,小狗在饥饿的时候也会展现出“皮”的一面来吸引主人注意——这一点和人非常相似,当小孩子饿的时候就会哭起来,这个时候父母如果忽视或者是责骂它们,那它们只能哭得更厉害,直到父母满足它们的需求为止。 而哈士奇虽然有着“犬界拉布拉多”的称号,但实际上它更加“像人”,因为人类幼崽刚出生的时候是软弱无力的,需要依靠父母的照顾才能存活下来,而这个过程中父母势必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它们,而哈士奇在出生后同样需要经过这样一个过程才能够被驯服,才能够逐渐展示出“皮”的一面。